时间: 2025-04-26 11:3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5:11
成语“冥眗亡见”由“冥”、“眗”、“亡”、“见”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眼睛闭上,无法看见”,形容对事物的无知或不了解。它引申为对于某些事情缺乏认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因为缺乏观察而导致的误解。
“冥眗亡见”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古代文人对“视而不见”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它与“冥”字相关,通常表示黑暗或不明的状态,而“亡见”则强调了失去视野的状态。该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光明与黑暗的辩证关系的探讨有关。
“冥眗亡见”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事物缺乏深入理解的人。例如,在一篇小说中,角色可能因为缺乏对某个**的深入洞察而受到误导。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对某个问题的无知,或在演讲中指出社会某个现象的被忽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常被用来象征知识与无知之间的斗争。冥眗亡见可以反映出社会对知识的重视,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极为广泛,然而仍然有人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冥眗亡见”让我联想到孤独与无助,尤其是当一个人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看到外面的光明时。这种情感在生活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讨论时,我发现朋友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很肤浅,我用“冥眗亡见”来形容他对事情的无知。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了我的观点,促使他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夜幕降临的城市,街道上霓虹闪烁,人们匆匆而过,然而在这光影交错的瞬间,某些人却仍然冥眗亡见,心灵的窗户紧闭,无法体会这份美丽背后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lind to”,即对某事物的无知或视而不见。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与无知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冥眗亡见”的分析,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事物深入理解的必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重要,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影响着我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抑挢首以高视兮,目冥眗而亡见。
《唐书·文艺传·王勃》:“冥眗亡见,意出尘外。”
《宋书·谢灵运传》:“冥眗亡见,神与物游。”
《晋书·文苑传·左思》:“冥眗亡见,思入风云。”
《文选·张衡·西京赋》:“冥眗亡见,心游目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冥眗亡见,神游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