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7:52
成语“抽筋拔骨”的字面意思是“抽走筋肉,拔去骨头”,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极为痛苦和折磨的状态。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遭受极大的痛苦或受到严重的折磨,通常用于形容精神或肉体上的极端痛苦。
“抽筋拔骨”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字面构成和所表达的意象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常用来形容遭受折磨的痛苦。可以推测,该成语的形成与古人对身体疼痛的观察和体验有密切关系。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身体的痛苦常常与心理的折磨相联系,因此“抽筋拔骨”作为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痛苦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人们依然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抽筋拔骨”仍然适用于描述这些精神上的折磨。
“抽筋拔骨”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痛感联想,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极端的折磨和无奈。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身体的痛苦,更是一种对生活中无奈和不公的深切反思。
在我曾经历的一段时间里,工作压力大得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常常感到“抽筋拔骨”的疲惫。那段时间让我意识到,适当的休息和调节心态是多么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夜深人静月照窗,
思绪纷飞痛如绳。
抽筋拔骨难自已,
唯有梦中寻安宁。
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to be in agony”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极度的痛苦和折磨。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无论文化背景如何,痛苦的感受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抽筋拔骨”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描述痛苦的成语,更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体验。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人见他这般,便使出个抽筋拔骨的手段来。”
《金瓶梅》第十八回:“西门庆见他这般,便使出个抽筋拔骨的手段来。”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见行者手段高强,便使出个抽筋拔骨的法儿来。”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秦明见说,把那抽筋拔骨的手段都使出来。”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那薛蟠听了,早把个抽筋拔骨的力气都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