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29:49
“纷至沓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纷纷而来,接连而至”。它形容事物或人群到来得非常频繁,通常带有一种热闹、密集的感觉。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各种现象的涌现,如来访者、好消息、坏消息、问题等。
“纷至沓来”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中,具体出自《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诗中描绘了牛渚的美景与历史,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成语中的“纷”和“沓”分别表示纷繁与接连,体现了事物的连绵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事物涌现的常用表达。
“纷至沓来”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纷至沓来”不仅形容事物的频繁出现,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情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信息、变化与挑战,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纷至沓来”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热闹与忙碌,可能伴随欣喜或焦虑。它引发的联想可能与节日、聚会、活动等场景相关,同时也可能与处理大量信息和事务的压力相联系。
在一次公司的年会中,领导用“纷至沓来”形容过去一年中项目的不断推进与成果的频繁涌现,这让我意识到团队的努力与合作是多么重要,也激励我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纷至沓来”:
春风送暖花纷至,
桃李争妍笑声喧。
万物复苏皆欣喜,
繁华似锦景自妍。
在这里,成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me in droves”或“pour in”,它们同样传达了人或事物大量涌现的含义。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对频繁出现现象的描述是相似的,这反映了人类对涌现事物的共同体验。
通过对“纷至沓来”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描述事物频繁出现时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情境。学成语的过程是对语言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文化的感悟与反思。
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