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5:56
“一蹴即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需一脚就能到达”,引申义为事情可以很容易或迅速地完成。通常用来形容做事情非常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努力。
“一蹴即至”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原文为“我言秋日胜春朝,塞鸿雁,天之涯,地之角;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成语本身并不直接出现在这些文字中,但其概念在古代文人中广为传播,反映了人们对简单、迅速完成事情的渴望。
“一蹴即至”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追求高效和简单化的思维方式逐渐被重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一蹴即至”这一成语体现了人们对快速成功的向往。在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人们也常常希望通过简化流程来提高效率。
“一蹴即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悦的。它引发了对成功和高效的正面联想,往往让人感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事情的简单与轻松,是否会导致对复杂问题的忽视。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一个工作坊,原本以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技能,却发现通过讲师的介绍和演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感叹“这真是一蹴即至”。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一蹴即至”:
春风拂面暖香来,
花开满园一蹴即至。
若问何以如此快,
只因心中有梦起。
在英语中,类似于“一蹴即至”的表达有“piece of cake”,形容事情简单易做。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出事情轻松、简单的意思。
通过对“一蹴即至”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还能传递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能有效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对我的语言学和交流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因文山而获见倭艮峰先生,得读所著为学大旨,始知圣人之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一日或离,而从事之久,则趣益深,理益明,又不容以一蹴而至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蹴即至,斩其渠。”
《左忠毅公年谱》:“忠毅公一蹴即至,斩其帅。”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一蹴即至,斩其酋。”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一蹴即至,斩贼首。”
《宋史·岳飞传》:“飞跃马一蹴即至,斩其将。”
除非插翼能飞,否则即使绝世轻功,也绝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