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4:19
“急公好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急于做公事,乐于施惠于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更显得积极主动。
“急公好施”出自《后汉书·李固传》。原文中提到李固为人急于帮助他人,乐于行善,因而留下了这个成语。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慈善和公义的重视密切相关。
“急公好施”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帮助他人、施与施惠被视为美德,这与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有密切关系。在现代社会,尽管个体主义有所增强,但“急公好施”的精神依然被广泛推崇,尤其在公益活动、慈善事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急公好施”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它让人想到那些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的榜样,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他人和社会。
我曾经参与过一次社区义工活动,看到许多人在烈日下忙碌,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我感受到了“急公好施”的精神,也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可以更积极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烈日炎炎志不移,急公好施心自知。
众人齐心共筑梦,点滴善行汇成溪。
在英语中,“philanthropy”或“altruism”可以与“急公好施”对应,尽管这些词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传达了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不同文化中,对公益和助人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文化更强调个人的成就,而有些文化则更重视集体的福祉。
通过对“急公好施”的学,我深刻意识到助人为乐的价值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让我更能理解和传递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