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4:16
成语“冠鸡佩猳”字面意思是指“头戴鸡冠,身佩猳纹”。其中“冠鸡”指的是一种有着鲜艳鸡冠的鸡,象征着华丽与张扬;“佩猳”则指佩戴有猳纹的饰物,猳是一种动物的皮毛,寓意着华贵和身份的象征。整体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外表华丽,极具吸引力,往往含有夸张和炫耀的意图。
“冠鸡佩猳”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武将或贵族的华丽装束。它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外在的装扮常常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成语的具体出处可能并不明确,但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相似的描写,表达对外表华丽的赞美或批判。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对人物外表描写的场合。它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打扮得很华丽,或是某种物品外观极具吸引力的情境。在演讲中,如果要强调某种事物的表面华丽而缺乏内涵,亦可使用此成语进行比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社会,外表的华丽常常与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紧密相关,成语“冠鸡佩猳”反映了这种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虽然外在形象依然重要,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内涵与实质,成语的使用可能带有一些讽刺意味。
这个成语在我心中激起了一种对表面与内在关系的思考。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事物的外表,更要深入了解其内在的意义。
在一次聚会上,我见到一位朋友穿着极为华丽的衣服,瞬间让我想到了“冠鸡佩猳”。我用这个成语形容她的打扮,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增加了聚会的趣味性。
在一首描写繁华都市的诗中,我写道:
繁华都市如冠鸡佩猳,
繁星点点夜空下,
人潮涌动千姿百态,
内涵却在浮华中遗忘。
在英语中,类似于“冠鸡佩猳”的表达可能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意为“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强调外表的华丽可能掩盖了内在的缺陷。这种跨文化的相似性反映了对表面与实际价值的普遍思考。
通过对“冠鸡佩猳”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学习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冠以雄鸡,佩以猳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宋史·文苑传七·黄庭坚》:“庭坚冠鸡佩猳,诗酒自娱。”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冠鸡佩猳,隐居不仕。”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冠鸡佩猳,行医四方。”
《汉书·东方朔传》:“朔冠鸡佩猳,衣短褐,步履蹒跚。”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冠鸡佩猳,以自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