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5:04
“奴颜媚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奴隶一样低声下气,像骨头一样柔媚”。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极端迎合、谄媚的态度,尤其是对权势者或上级的恭维和奉承。
“奴颜媚骨”出自《庄子》。在《庄子·外物》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成语传达了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故意迎合他人的人的讽刺。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和士人为了获得权势者的宠幸,往往采取奴颜媚骨的态度,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尤为普遍。
“奴颜媚骨”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态度。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奴颜媚骨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和对个人尊严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普遍提倡个人价值和独立性,但在某些职场环境中,依然存在这种迎合权势的现象。这一成语警示人们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要为了私利而屈服于他人。
“奴颜媚骨”这一成语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令人联想到谄媚、卑微和失去自我。在使用时,可能会引发对社会中不公现象的反思,激发对真诚和正直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为了获取领导的认可,总是对领导的每一个决定表示赞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奴颜媚骨”,我意识到在职场中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奴颜媚骨难自持。
高歌一曲醉千古,心中自有不屈志。
这段诗句表达了即使在权势面前,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自尊。
在英语中,可以用“sycophant”来形容奴颜媚骨的人,意指那些通过谄媚来获取利益的人。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揭示了对权力的不当迎合现象。
通过对“奴颜媚骨”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不仅要关注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一成语的使用让我在表达时更加小心,避免使用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
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小倩美貌,初有奴颜媚骨之态,后知其为鬼,遂正色拒之。”
《红楼梦》第五回:“贾政见宝玉不务正业,常责其奴颜媚骨,不似贾珠之刚正。”
《清史稿·林则徐传》:“林则徐治河有功,不阿附权臣,时人赞其无奴颜媚骨之习。”
《明史·海瑞传》:“海瑞为官清廉,不事权贵,世称其无奴颜媚骨之态。”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性刚直,不屈于权贵,时人谓其有奴颜媚骨之风。”
他一幅~的汉奸相,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