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5:42
成语“匡其不逮”字面意思为“匡正其不足,逮捕其不当”。其基本含义是指纠正不足之处,捉拿错误或不当之处。通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改正和完善,强调对于缺陷或不足的改正过程。
“匡其不逮”出自《左传》,原文是“匡其不逮,毋忮于天”。该成语的背景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有关,强调在治国理政中,要修正错误,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修身齐家;纠正错误。
反义成语:一味而行;放任自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自我反省与改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尤其在教育和治理方面。现代社会中,随着自我提升与终身学的观念日益普及,“匡其不逮”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激励人们不断反思与改进。
“匡其不逮”让我联想到自我提升的过程,面对缺点和不足时的勇气与决心。它激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谦逊,时刻反思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经历工作中的一次失误后,我意识到团队合作中沟通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匡其不逮”,与团队成员分享我的反思,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结果,团队的合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匡其不逮”:
春风拂面醒心扉,
往昔过错今自悔。
匡其不逮斩疴疾,
砥砺前行不言退。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与修正的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rrecting mistakes”或“self-improvement”。这些表达虽然强调修正错误,但往往缺少**成语中那种深刻的自我反省与内省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匡其不逮”的学,我认识到反思和改正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表达中的一部分,更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一成语,提醒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与完善。
《资治通鉴·唐纪》:“匡其不逮,以正天下。”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宽厚,匡其不逮,不以小故废大礼。”
《汉书·艺文志》:“匡其不逮,以正天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君子匡其不逮,不以小故废大礼。’”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言也,匡其不逮,不以小故废大礼。”
足下云,幸在后死,尚须仆~,共成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