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0:06
成语“托足无门”字面意思是“靠着脚,没有门”,意思是指没有出路或无处可去。引申义为处于困境,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或途径。
“托足无门”源于古代文学,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面临困难时的状态。具体的历史背景多与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处境有关,特别是失去庇护或支持时的孤立无援感。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其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时常出现,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托足无门”可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孤立无援、无路可退、困兽犹斗。
反义成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托足无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孤独。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在面临压力(如职场竞争、家庭问题等)时,依然会感受到“托足无门”的状态。这种情感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被描绘,引发共鸣。
该成语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孤独和绝望。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托足无门”的状态。那是在我求职的过程中,面临多次面试失败,感到无助和迷茫。通过这段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最终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托足无门”:
在风雨中徘徊,心似孤舟飘零,
托足无门的夜,月色映我心声。
这段诗句表达了在困难中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和希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at a dead end”,表达类似的困境和无助感。然而,各种文化对困境的理解和应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奋斗,而有的则更注重群体支持。
通过对“托足无门”的学习,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中起到了启发作用,让我更加关注如何在表达中传递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我自从那回事之后,托足无门,虽然仗着从前那些世交,人家也还愿意留我,却苦于用非所学。”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不复托足江湖,遂隐于家。”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可欲求一见,托足无门。’”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来见王安石,托足无门,意欲投江而死。”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喜论古今治乱,条对皆有据。元祐求言,廌上数千言,托足无门,遂往依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