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0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5:37
成语“旌旗卷舒”的字面意思是指旗帜的展开与收拢。基本含义是形容军队出征或行军时旗帜的飘扬,象征着军队的动向和士气,也可以引申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或局势的波动。
“旌旗卷舒”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在出征时,看到旌旗随风舞动,便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反映了战争的气势和军队的勇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旌旗卷舒”来描绘战争场景或表达豪情壮志。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事业的起伏、情感的波动等。在演讲中,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旌旗不仅是军事的象征,还承载着荣耀与责任。它代表着集体的力量与士气,激励着士兵们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常用来激励团队与个人在事业上不断进取。
“旌旗卷舒”给人一种激昂的感觉,联想起战场上的雄壮气氛和士兵们的英勇。它能激发人们的斗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畏向前的精神力量。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期间我们团队的气氛时而高涨,时而低迷。回想起来,那种团队合作的状态正如“旌旗卷舒”,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突破。
在一个古代战争的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随着号角的吹响,旌旗卷舒,战士们个个热血沸腾,仿佛听见了荣耀的召唤。烈日下,旗帜摇曳,昭示着他们不屈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lags flying”,通常也用来形容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或氛围。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表达了事物的变动和积极的状态。
通过对“旌旗卷舒”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递情感与意图。这样的成语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交流的效果。
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
《资治通鉴·唐纪》:“旌旗卷舒,军容整肃。”
《后汉书·班超传》:“旌旗卷舒,威震西域。”
《汉书·李广传》:“旌旗卷舒,士卒奋勇。”
《史记·项羽本纪》:“旌旗卷舒,兵戈相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旌旗卷舒,以示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