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4:13
“不自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自我估量自己的力量。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实力或情况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平原君赵胜传》中,其中提到“量力而行”,而“不自量力”则是对这一思想的反向表达。其本意强调的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判断和行动,而“不自量力”则是警示那些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而妄自行动的人。
“不自量力”常用于各种语境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谦虚和自知之明被视为美德,“不自量力”提醒人们要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警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自己的能力边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败。
“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警醒的感觉,同时也引发对人性弱点的思考。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高估自己,导致不必要的挫折和困扰。这种反思往往促使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谨慎,避免盲目自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不自量力的情况。大学时,我决定参加一个高水平的辩论赛,尽管我没有足够的准备和经验,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提醒我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加量入为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不自量力”:
高峰之巅云在手,
却不知下路难行。
若问何因失足处,
自是那时不自量力。
这首小诗表达了在面对高峰时的自信与随之而来的失误,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超越自身的目标。
在英语中,可以用“overestimate oneself”或“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高估自身能力可能导致的后果,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自我认知的重视。
通过对“不自量力”的学,我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沟通时要保持谦虚,量力而行,避免因过于自信而导致的误解或失败。
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后汉书·袁绍传》:“绍不自量力,欲以一己之力抗天下之众。”
《汉书·王莽传》:“莽不自量力,欲以一己之力变天下之法。”
《战国策·齐策一》:“齐王不自量力,欲以一国之力敌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不自量力,欲以一己之力抗天下之众。”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不自量力,欲伐郑。”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