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1:53
“天生丽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生的美丽品质”。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天生就有的美貌或优雅,常常指女性,寓意她们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修饰或打扮所致。
“天生丽质”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在这首诗中,李白对美的赞美与自然之美的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审美观念。成语的广泛使用也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美的崇尚,强调美丽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外貌与内在美的关系一直受到重视。“天生丽质”不仅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的固有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对美的标准更加多元化,但“天生丽质”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时尚和娱乐行业。
“天生丽质”让我联想到自然之美和纯粹的优雅,给人一种清新、未经雕琢的感觉。在讨论美时,这个成语常带有一种敬仰和珍视的情感,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一位女孩,她的气质和外表让我想起了“天生丽质”这个成语。她没有化妆,却依然散发出自然的美丽,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月儿的姑娘。她的美丽被村里的人们称赞,大家都说她是“天生丽质”。然而,月儿却认为,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爱。于是,她用自己的美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终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温暖与爱。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atural beauty”或“born beauty”,强调自然美而非人工修饰。虽然两者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通过对“天生丽质”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美的标准多元,内在美同样重要。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唐诗三百首·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看时,只见黛玉天生丽质,不施脂粉,自然风流态度。”
《文选·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归,天子以为郎。时天子方好神仙,相如因言上林苑中多奇花异草,皆天生丽质。”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天生丽质,不假雕饰。”
蝉鬓拢云,蛾眉扫月,~难描。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