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7:45
成语“浓妆艳质”字面意思是指“浓厚的妆容”和“艳丽的质地”,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别华丽、妆容浓重,给人一种美丽而引人注目的感觉。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它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追求外表装饰的人,暗示表面光鲜却可能缺乏内在的深度。
“浓妆艳质”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常被使用。形容女子美丽的词汇在古典文学中广泛存在,类似的词汇如“花容月貌”等都展示了对女性外表的高度赞美。可以推测,该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外貌的重视以及妆扮文化的影响。
“浓妆艳质”通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在讨论女性美丽、时尚和化妆时。例如,在评价一位演员的造型时,可以说:“她今天的造型真是浓妆艳质,令人过目不忘。”在某些场合中,该成语也可能带有贬义,暗示过度装饰的外表可能掩盖了内在的不足。
同义成语:花容月貌、倾国倾城
反义成语:素颜清秀、自然之美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丽常常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妆容和服饰的讲究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美的理解逐渐多元化,外在与内在的和谐成为新的审美标准。因此,“浓妆艳质”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可能受到挑战,更多人倾向于强调自然美与个性。
“浓妆艳质”给人一种华丽、奢华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表面美的质疑。它让我联想到一些影视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华丽的表象下常常隐藏着复杂的内心和故事。这样的联想使我在使用该成语时更加谨慎,思考其背后的深意。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妆容非常华丽的女士。虽然她的浓妆艳质让我感到惊艳,但与她交流后,我发现她的内涵与智慧更加吸引人。这让我思考在评价一个人时,外表的华丽与内在的魅力同样重要。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她走进房间,浓妆艳质的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然而,在那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
在英语中,可以用“glamorous”或“exquisite beaut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通常不会像“浓妆艳质”那样强调妆容的浓重程度。在一些文化中,自然美被更为推崇,因此对妆容的评价可能更加温和。
通过对“浓妆艳质”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外表与内在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如何恰当使用语言。
军声哄,军声哄,长枪大戟香尘拥,香尘拥,浓妆艳质。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花魁娘子,浓妆艳质,坐在中间。”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浓妆艳质,立于船头。”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那妇人浓妆艳质,从里面出来。”
《聊斋志异·阿绣》:“见一女子,浓妆艳质,立于灯下。”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见他浓妆艳质,不觉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