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6:42
“妍姿妖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美丽的姿态和妖冶的色彩”。它形容女子姿色娇美,容貌艳丽,往往带有一种妖媚的气质。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外表极具吸引力但可能缺乏内涵或品德的人。
“妍姿妖艳”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特定文学出处,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对美人的描写。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将美丽与妖艳结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这种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女性角色时。它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位女性的外貌,也可以在演讲中用于评论时尚或美学。此外,成语也可以在影视作品的角色分析中出现。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妍姿妖艳”在**文化中体现了对女性美的传统观念。在古代社会,外貌常常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在婚姻和地位上。现代社会逐渐意识到内涵与品德的重要性,但外貌仍然在许多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对美的复杂情感:美丽常常是令人向往的,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嫉妒、误解或偏见。它提醒我们在欣赏外表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在的品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妍姿妖艳的朋友,她的外表吸引了许多人,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她的内心世界并不像外表那样迷人。这让我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在一个夜晚,月光洒在她的脸庞上,妍姿妖艳如花,但我知道,真正的美在于她那颗善良的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妍姿妖艳”的表达可能是“beauty and the beast”这一故事主题,强调外表与内在的对比。在其他文化中,女性美的标准和看法也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外表的重视。
通过对“妍姿妖艳”的学*,我深刻理解到美的多重性。它提醒我在生活中不仅要欣赏外在的美,更要关注内在的品质。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让我在描述美丽时更加准确和生动。
乃有毛嫱、西施、 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文选·陆机〈文赋〉》:“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嬛嬛,妩媚纤弱。”
《文选·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