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1:18
“兴妖作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兴起妖邪,制造灾难”。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或团体从事恶劣的活动,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安。这个成语强调了恶行的影响,暗示了行为者对社会的危害。
“兴妖作孽”出自于古代文献,其中“妖”通常指妖邪之事或妖怪,而“作孽”则指做恶事或制造祸害。虽然该成语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妖邪和作孽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和其带来的后果。
该成语通常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及日常对话中使用。它可以用来指责某些人或势力的恶行,例如在政治和社会问题讨论中,用于形容某些人的不正之风;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反派角色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妖邪和作恶的观念深植人心。成语“兴妖作孽”反映了社会对恶行的谴责和对正义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虽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该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不良行为,如腐败、诈骗等。
“兴妖作孽”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警惕和不安的情感,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潜在的危害。同时,它也能引发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看到一些同学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的权益,这让我想到了“兴妖作孽”这个成语。我认为,有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站出来,维护正义,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村民们纷纷议论,原来有几个贪婪的商人为了利益,兴妖作孽,暗中操控市场,导致物价飞涨。村长决定召集大家,揭露这些阴谋,保护村庄的安宁。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cause trouble”或“to stir up trou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表达并不包含“妖”和“作孽”这种文化特定的内涵,缺乏了传统文化中对邪恶行为的深刻反思。
“兴妖作孽”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倡导正义和道德。通过研究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也增强了我在表达时的准确性和情感深度。
此物在世已久,兴妖作孽,无与为比。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兴妖作孽,民不聊生。”
《后汉书·桓帝纪》:“兴妖作孽,灾害并至。”
《汉书·五行志下》:“兴妖作孽,民多疾疫。”
《史记·秦始皇本纪》:“兴妖作孽,天下不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兴妖作孽,非所以为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