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6:21
成语“无与为比”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比拟的对象”。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人非常优秀,无法找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对象,强调其独特性和卓越性。
“无与为比”出自《论语》。在《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提到:“有无与为比者!”这句话强调了贤人的独特,表示贤人和其他人无法相提并论。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卓越人物的崇敬和对平庸的否定。
“无与为比”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和日常对话中,常用于赞美某人或某物的卓越性。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英雄人物;在演讲中,常用来强调某个成就的伟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称赞朋友的才能或品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英雄和优秀人物常常被歌颂,成语“无与为比”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现代社会依然崇尚对卓越的追求,特别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更加渴望能在某些领域中无与为比。
“无与为比”让我联想到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我在学*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映了对优秀的向往。
在工作中,我曾用“无与为比”来形容我的一位同事,他在技术上的出色表现让我深感佩服,无法找到其他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这样的赞美不仅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能激励他继续努力。
在夜空下,星星闪烁,月光如水。她的笑容如同那无与为比的明月,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在英语中,“second to none”可以与“无与为比”相对应,表示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中没有可以比拟的对手。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卓越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无与为比”的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赞美的词汇,更是对优秀与卓越的一种追求。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在表达赞美时应当用更加生动和有力的成语。
汉朝委质,既愿礼禅之速定也,天祚率土,必将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谓论德无与为比,考功无推让矣。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学问渊博,文章卓绝,无与为比。”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之学博洽,文章为一时之冠,无与为比。”
《旧唐书·音乐志》:“其曲调之妙,无与为比。”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文章为当时第一,无与为比。”
《晋书·王导传》:“时人谓导为‘江左管夷吾’,言其才无与为比也。”
开元初,擢为太府少卿,虽钱帛充牣,丈尺间皆躬自省阅,时议以为前后为太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