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1:03
成语“兴利剔弊”由“兴利”和“剔弊”两个部分组成。“兴利”意为兴起利益、发展有利的事物;“剔弊”则指剔除弊端、去掉不利因素。整体意思是促进有益的事物发展,剔除不良的因素,强调对事物的优化与改进。
“兴利剔弊”出自《左传》。原文为“兴利除害,剔弊去穷”,反映了古代对治理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视。此成语体现了历史上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期望,表达了对治理手段的审慎和细致。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兴利剔弊的理念依然适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在寻求优化的策略,提升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这一成语在政策制定、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兴利剔弊”让我联想到改革与创新,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激励我在面对问题时,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中。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常常遇到需要决策的时刻。比如在团队项目中,我们会讨论如何利用资源达到最佳效果,这时“兴利剔弊”的理念帮助我思考如何优化团队结构,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个小故事中: 某国国王听闻民间疾苦,决定派遣智者到各地考察。智者归来后,他告诉国王:“民众渴望的是兴利剔弊,愿望不是空谈,而是希望看到行动。”国王深思,立即召集大臣,开始了一场改革,最终使国家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promote advantages and eliminate disadvantages”,强调了相似的治理理念。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对优化与改进的追求是一致的。
“兴利剔弊”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改善的决心,对我而言,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