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6:24
“妇人孺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妇女和小孩”。在中文中,通常用来指代社会中弱势群体,强调他们的无助和需要保护的状态。该成语常常隐含着对这些群体的同情和关注。
“妇人孺子”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妇人孺子,皆可教矣。”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以德为先,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中心而周围的星星会自然而然地围绕它转动。这里的“妇人孺子”指的是普通百姓、家庭主妇和小孩,强调他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要教育引导。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和儿童常常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受到保护和照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成语反映了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儿童福利、妇女权益等议题,使得“妇人孺子”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妇人孺子”这个成语常常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它引发了对家庭、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一种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与关心。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关爱妇女儿童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物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我在发言中提到“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妇人孺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冬日暖阳洒人间,
妇人孺子共欢颜。
携手同行心相印,
共筑家园梦更圆。
这首诗展示了关心妇女和儿童的主题,表达了团结和温暖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omen and children”,通常也用来表示需要保护和关注的群体。在许多文化中,关注弱势群体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妇人孺子”的学习,我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学习者,我会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并努力传递这种关爱与关心的情感。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晋书·王导传》:“妇人孺子,皆知其贤。”
《后汉书·皇后纪下》:“妇人孺子,莫不悲泣。”
《汉书·王莽传上》:“妇人孺子,咸怀怨思。”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妇人孺子,皆知其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妇人孺子,莫不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