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2:18
“地动山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震使山崩”。它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常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造成的极大破坏,尤其是对人或事物的重创。
“地动山摧”出自《左传》,原文提到“地动而山摧”,形象地表现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力。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地动山摧”在**传统文化中,往往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密切相关。这种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自身脆弱性的认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自然灾害仍然存在,但人们对其的认识、应对能力以及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一成语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对人类力量的反思。
“地动山摧”常常带给人一种震撼和无力感,联想到那些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它也可以引发对生命脆弱的深思,以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谦卑态度。
在我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突发的自然灾害,周围的一切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地动山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在一首描写自然力量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狂风怒吼,地动山摧,
万物俱寂,心中震撼。
人间悲喜,如浮云散,
唯有大地,永不言败。
在英语中,类似“earth-shattering”或“catastrophic”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某种**的重大影响和破坏性。然而,汉语中的“地动山摧”更强调自然力量的直接性和震撼感,富有诗意。
通过对“地动山摧”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类力量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清史稿·灾异志》:“地动山摧,河水泛滥。”
《明史·五行志》:“地动山摧,民舍多坏。”
《宋史·天文志》:“地动山摧,地震连年。”
《旧唐书·五行志》:“地动山摧,水涌如泉。”
《晋书·天文志》:“地动山摧,星陨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