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2:11
“相形见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比较中显得逊色”,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显得不如或不够好,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在某种标准下显得不够出色。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班固传》中的“见绌”,原文提到“众所周知,若相彼此而为之,显然可见其优劣”。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比较彼此的优劣,显而易见其中的差别。成语体现了相对比较的概念,强调了在对比中显现出来的劣势。
“相形见绌”在不同语境中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相对比较是常见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教育和竞争的环境中。成语“相形见绌”反映了人重视成就与表现的社会心理,强调在竞争中认识自己的不足。现代社会中,尤其在职场与学业中,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来评价自己的表现。
“相形见绌”常常让我联想到竞争与自我反思的情感。它带来的不仅是对不足的认知,还有一种激励,促使我不断提高自己以避免被他人超越。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一次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项目比较时,意识到自己的方案在某些地方明显不如他的。虽然一开始感到沮丧,但后来我把这种“相形见绌”的感受转化为动力,努力改进自己的方案。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月明点滴繁星影,
与夜空中辉耀争。
宛如相形见绌影,
自当努力向前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pale in comparison”,同样表示在比较中显得逊色。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比的概念,但在不同社会的语境中,其使用频率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相形见绌”的学*,我意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地传达比较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事物间的差异。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合理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的丰富性,还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又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
《宋史·岳飞传》:“飞与韩世忠相形见绌,飞自知不如也。”
《晋书·王导传》:“导与庾亮相形见绌,导自知不如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与张骞相形见绌,超自知不如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与光武相形见绌,莽自知不如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虞卿相形见绌,平原君自知不如也。”
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