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1:26
成语“不露形色”字面意思是“不显露表情和颜色”,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保持镇定,从而不让他人看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或内心想法。其基本含义侧重于隐秘、内敛和不轻易示人的态度。
成语“不露形色”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其构成的每个字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形色”指的是人的外在表情和情绪状态,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内敛和含蓄的推崇。
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广泛,既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性格,也适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某人的冷静和隐忍。例如,在职场中,某人遇到困难仍然保持淡定,可以说他“不露形色”。在演讲中,演讲者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隐忍和内敛被视为美德。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往往倾向于保持沉默,避免直接表达情感和意见,以维护和谐与礼貌。因此,“不露形色”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
“不露形色”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冷静和智慧。它反映了一种成熟的应对方式,能够在复杂情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个成语使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并不总是必要的,有时候隐忍和内敛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深度和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会议上,面对同事的质疑,我选择了不露形色,保持冷静,仔细分析和回应,而不是情绪化地反击。这种策略不仅让我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还有效地缓解了紧张气氛。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湖面上,映出她的身影。尽管周围的人欢声笑语,然而她心中有千万思绪,却始终不露形色,仿佛她是那水中的孤舟,静静漂流,任风浪来袭。”
在英语中,与“不露形色”相对应的表达可能是“keeping a poker face”,意指在游戏或社交场合中保持面无表情,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或意图。两者都强调了在复杂情境中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通过对“不露形色”的深入分析,我更好地理解了隐忍与内敛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时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还能帮助我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管理情感与反应。这一成语在我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阿玛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之,不露形色,心中暗自警惕。”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闻言,不露形色,心中暗喜。”
《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听了,不露形色,只道:‘原来如此。’”
《资治通鉴·汉纪》:“高祖闻之,不露形色,但笑而已。”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默然不应,不露形色。”
他顿感不安,口中却漫应着‘是啊,是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