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3:35
成语“手到病除”字面意思是手一到,病就除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用手段、方法或措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通常用于形容医术高明、手法灵巧,或者形容处理事务的能力强。
“手到病除”源自于中医的治疗过程,强调医者的技艺和经验。尽管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医生技能的高度重视。在古代,医术被视作一种重要的技艺,能够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因而该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医者的赞美。
该成语可广泛用于医学、谈判、管理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述某个角色的高超技艺;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称赞某人的处理能力;在演讲中,可能用来强调决策的有效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手到病除”在**文化中,常常与医者的责任感和专业性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虽然医学技术进步,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高效率的处理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专业技能的期待和评价。
该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欣慰的,联想到医者的妙手回春或者是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它传达了一种对高效解决问题的向往与欣赏。
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次紧急的健康问题,朋友推荐了一位中医。经过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真是让我感受到“手到病除”的魅力。我也在工作中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团队成员在项目中快速有效的决策。
在一个小故事中: 小镇上有一位老中医,人人都称赞他是“手到病除”。每当村民们生病时,他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运用他那高超的医术,轻松地治愈各种疾病。小镇的人们在他的帮助下,生活越来越幸福,大家都说,只要有他在,任何病痛都如同浮云,瞬间消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指及时处理问题可以避免更大的麻烦。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同样反映了高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对“手到病除”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表达的精确性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明史·方技传·李时珍》:“时珍医术精绝,手到病除。”
《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克明医术高妙,手到病除。”
《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思邈治病,手到病除。”
《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异苑》:“华佗善医,病者手到病除。”
《后汉书·华佗传》:“佗针鬲,随手而差。”
我家相公惯能驱逐邪祟,降妖捉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