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2:49
成语“损本逐末”字面意思是“损失根本,追求枝节”。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反而去追求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次要部分,导致根本利益受到损失。
“损本逐末”出自《左传》,原文为“损本逐末,舍本逐末,不可以为国”。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强调在进行任何事情时应当重视根本利益,而不能只关注次要的细节。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损本逐末”在**文化中强调了整体观念和务实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无论是商业、教育还是个人发展,关注根本利益是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容易受到各种细节的干扰,导致对主要目标的偏离。
该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思考。它提醒我在面对复杂事务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繁杂所迷惑。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如何平衡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经因为过于关注作业的格式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导致成绩不理想。后来我意识到,只有抓住核心内容,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损本逐末”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风吹柳絮舞翩翩,
细节纷纷却忘年。
若无根本何所依,
损本逐末苦无边。
在英语中,“mis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强调在关注细节时忽视了整体。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也普遍存在,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事务时共同的智慧。
通过对“损本逐末”的学,我更加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全局观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帮助我在表达和思考中更加严谨和清晰。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始终要关注根本,避免因小失大。
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宋史·食货志上》:“损本逐末,流遍天下,卒使农民失业,邦本不摇。”
《后汉书·崔寔传》:“故损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
《汉书·食货志下》:“是以损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史记·货殖列传》:“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损本逐末者也。”
《战国策·齐策四》:“夫以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也,而乃损本逐末,以自弱其国。”
隋朝初年,治书侍御史李谔文章写得好,口才也好。他担心受南北朝时期华美浮艳文风的影响,只注重华丽词藻、吟风嘲月的人因此而受到重用,这是失却根本,追逐枝节。朝廷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他的上书没有得到重视
你这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