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8:08
“打拱作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将双手合拢并向他人表示敬意、礼貌的动作。“打拱”指的是将手掌合拢,像拱起的样子;“作揖”是指双手抱拳或手掌合十,向他人行礼。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表示礼貌、尊敬,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交往中恭敬有礼的态度。
该成语源于**传统的礼仪文化,特别是在古代,礼节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打拱和作揖是两种常见的见面礼或告别礼,尤其在武侠小说和古典诗词中常有描写。这一成语的具体文献出处可能难以追溯,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礼仪规范紧密相连。
“打拱作揖”常用于正式场合,尤其是在商务、社交、或传统节日的聚会中,表达对长辈、领导或客人的尊敬。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间的礼仪交往。例如,在古典小说中,角色间的见面往往伴随着打拱作揖的礼节,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同义成语:行礼如仪、恭敬有加
反义成语:不屑一顾、轻视
在**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社会交往的基石,打拱作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礼节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在正式场合,尤其是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这种礼仪依然被广泛遵循。
“打拱作揖”让我联想到传统文化中的温暖与尊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礼仪行为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交流,传递出尊重与友好的信息。
在我参加的一个传统婚礼上,宾客们都依次打拱作揖,表示对新人的祝福和对长辈的尊重。这一刻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交流与连接。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那个古老的村庄里,村民们每天早晨都会在村口相聚,彼此打拱作揖,互致问候。这样的礼仪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温暖了每一个清晨,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在许多文化中,行礼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日本,鞠躬是表示敬意的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握手则是常见的礼节。尽管形式不同,但其表达的尊重和礼貌的内涵是相通的。
通过对“打拱作揖”的学,我认识到礼仪在社交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种礼仪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王乡绅下车,爷儿三个连忙打拱作揖,如同捧凤凰似的捧了进来,在上首第一位坐下。
《金瓶梅》第二十回:“西门庆见了,忙打拱作揖,说道:‘原来是李大官人,小弟有失远迎。’”
《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见了,忙打拱作揖,说道:‘原来是观音菩萨,小猴有失远迎。’”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见了,忙打拱作揖,说道:‘原来是鲁提辖,小弟有失远迎。’”
《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见了众人,打拱作揖,说道:‘小弟初来乍到,还请各位多多关照。’”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忙打拱作揖,笑道:‘好姐姐,饶了我这一遭罢。’”
不能对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