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1:33
“墓木已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墓地旁的树木已经向上弯曲”,通常用来比喻人已去世,时间久远,或者表示某种事情已经过去,无法再挽回。它反映了对逝去事物的感叹,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墓木已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一句诗:“墓木已拱,山川无恙。” 这里的“墓木”指的是墓地旁的树木,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弯曲成拱形,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墓木已拱”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死亡和时间是重要的主题。成语“墓木已拱”不仅反映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追思和怀旧的语境中,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墓木已拱”常常带来沉重的情感反应,令人思考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它引发的联想包括对逝者的怀念、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珍惜。
在我生活中,曾经历过亲人的离世。在追悼会上,我用“墓木已拱”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珍贵。这一成语帮助我更好地传达了我的情感。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墓木已拱, 往昔如雾,历史深埋于心。 回首那些年,梦想曾飞扬, 如今只剩孤影,伴我独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存在。例如,在英语中,“time flies”或“ashes to ashes”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共同思考。
通过对“墓木已拱”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当下,铭记历史。它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背景与情感表达。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资治通鉴·汉纪》:“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后汉书·杨震传》:“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汉书·贾谊传》:“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史记·晋世家》:“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同时修书之人~,存者唯仆,尤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