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5:48
“承天之佑”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承受上天的保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得到了上天的庇护和恩泽,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种情况下能获得成功或顺利发展,往往带有一种命运的意味。
“承天之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道教和儒家的文化背景中更为常见。古人相信天意和命运,认为上天的庇护是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成语的具体文献出处较为模糊,但在古代诗词和典籍中多有提及。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承天之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人对命运和天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科学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成语依然被人们用来表达对成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敬畏,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这一成语常常引发人们对命运、成功和感恩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意外顺利时,我们常常会感叹运气好,仿佛是上天的眷顾。在表达感激之情时,使用“承天之佑”能使语言更加富有诗意。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但在朋友的帮助和机遇的相遇中,逐渐走出困境。每当我回顾这段经历时,都会感慨“承天之佑”——似乎所有的帮助和机遇都是命运的安排。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承天之佑”:
青山绿水间,梦随风而逝,
细雨润心田,承天之佑时。
愿与君共行,携手向前去,
无畏风雨路,荣光自可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是“by the grace of God”,同样传达了对命运和神灵保佑的依赖与感激。这样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均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期待。
通过对“承天之佑”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生活中,适时地使用这一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具深度与内涵。
《周易·大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曰:‘吾以承天之佑,得中兴汉室。’”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曰:‘吾以承天之佑,得中兴汉室。’”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谓承天之佑,以辅幼主,遂专国政。”
《史记·晋世家》:“晋文公重耳,其亡也,周游列国,至于齐,齐桓公厚礼之。及归,晋人迎之,遂为君。文公曰:‘吾以承天之佑,得复晋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侯之入也,秦穆公使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师会之。晋侯逆之,至于郇,秦师乃还。晋侯是以承天之佑,得国而霸。”
迫窜良将,夷其肢股。屡蹶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