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5:33
成语“弄巧反拙”的字面意思是“本想巧妙地处理事情,结果却反而做得笨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过于追求技巧或花招,反而弄巧成拙的情景。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过于聪明或矫揉造作,反而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弄巧反拙”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在史书中,王允用计策来设计陷害吕布,但由于过于复杂和技巧,最终导致了事情的不如意。这一典故反映了历史上许多因过于精明而导致失败的案例,正好契合了成语的内涵。
“弄巧反拙”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与愚蠢的界限往往模糊,强调“中庸”与“简约”的智慧。因此,“弄巧反拙”作为一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智慧时,保持警惕,切忌过于复杂。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过于聪明的做法可能导致反效果。
“弄巧反拙”常常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当我或他人因小聪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心中难免有些惋惜。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问题时,尽量保持简单和直接,避免复杂的设计。
在我的一次小组项目中,为了追求完美,我提议采用一种复杂的方案。结果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项目不仅没有按时完成,还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事后我意识到,原本简单的想法反而被复杂化,真是弄巧反拙。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落叶如雨,我写道:
“秋风瑟瑟叶纷飞,
巧手编织梦中归。
奈何心思过于巧,
弄巧反拙恨难回。”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to shoot oneself in the foot”,意指做了自我伤害的事情。这个表达与“弄巧反拙”有相似的意思,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聪明与愚蠢行为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弄巧反拙”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简单直接的思维往往更有效。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智慧和技巧的同时,不要忽视事物的本质与简单性。
然未几而有冯玉祥之独立,又未几而有冯河间之通电,弄巧反拙,欲立转仆,小徐其奈何尚不知返乎?
《汉书·艺文志》:“弄巧反拙,不如守拙。”
《战国策·齐策四》:“苏秦曰:‘弄巧反拙,不如守拙。’”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弄巧反拙,不如守拙。’”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矣,弄巧反拙。’”
《庄子·秋水》:“弄巧成拙,反为不美。”
他这样做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