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6:10
成语“义不反顾”字面意思是“义”指的是道义、正义,“不反顾”意指不回头、不顾虑。整体意义是指在面对道义或正义时,毫不犹豫地向前行进,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义不反顾”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原文是:“奢之义不反顾,舍身而死。”这句话表达了赵奢在国家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地选择负起责任,勇往直前的精神。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道义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道德、责任面前不退缩的人或事,适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等各种场合。例如,在描述英雄人物时,可以用“义不反顾”来强调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忠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义不反顾”体现了这些价值观,尤其是在历史背景下,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都反映了这一精神。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于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义不反顾”给人一种坚定、勇敢的情感反应,常常让人联想到英雄、忠诚和无畏精神。这种情感能够激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团队项目遇到重大困难,许多人选择放弃,但我们几位核心成员选择了义不反顾地坚持下去,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该成语的力量。
在一首关于奋斗的诗中,或许可以写道: “义不反顾向前行, 风雨兼程志不倾。 心中有梦永不弃, 勇者无惧路千重。”
在英语中,与“义不反顾”相近的表达可以是“to stand by one’s principles”或“to be unwavering in one’s duty”,虽然文化背景和具体语境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对道义或信念的坚持。
通过对“义不反顾”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词汇的堆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中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表达技巧上,更在于它传达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征用大量民工,杀了部落酋长,引发骚乱。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马相如写《谕巴蜀檄》文告,要求巴蜀民众要“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经沟通应酬,化解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