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5:51
成语“久而不匮”字面意思是“长久而不缺乏”。它主要表达一种持久的富足或资源的充足,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优秀品质、才能或物资的持续存在,暗示事物在经过长时间后仍然保持不变的状态。
“久而不匮”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君子之道,久而不匮”。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品德和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磨练,不会出现缺乏的情况。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品德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久而不匮”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持久的品质和道德的积累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成语“久而不匮”反映了儒家重视内在修养的思想。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强调个人和团体在长期努力下所获得的成果,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久而不匮”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感觉,暗示着持久的价值和深厚的底蕴。在思维中,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并相信通过坚持努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会持续存在。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在学和工作中遇到需要持久努力的情况。例如,在准备考试时,我深知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因此我努力学,保持耐心,以期达到“久而不匮”的效果。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岁月如歌声渐远,
心中理想久而不匮。
踏遍山川与大海,
追求真理到天涯。
这展示了持久追求理想和信念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ast long”或“endure over time”,这些表达也强调了一种持久的状态,但可能不具备“久而不匮”那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通过对成语“久而不匮”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持久努力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该成语提醒我珍惜时间,努力保持和积累自己的优秀品质。
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