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0:46
“石室金匮”字面意思为“石头的房间”和“金匮”,在古代常指存放珍贵物品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珍贵的事物或重要的秘密、知识被妥善保管,强调其稀有和重要性。
“石室金匮”源于**古代文化,具体出处见于《史记》中的“石室金匮,何可得乎?”意思是说,石室和金匮是保护和存储重要事物的地方,暗指知识、智慧的内涵。在古代,许多珍贵的书籍和文物被存放在石室或金匮中,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常见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重要的财富,古人常常将书籍和智慧视为“金匮”。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该成语的意义更为凸显,强调知识的积累和保护。
“石室金匮”让我联想到智慧的珍贵和知识的传承,仿佛在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和学*,珍视那些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将某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像“石室金匮”一样妥善保管,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再次回顾和运用。
在一个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写: “石室藏书千卷卷,金匮秘笈映晨曦, 岁月如歌轻轻唱,知识传承心中铭。”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强调知识的力量和重要性,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石室金匮”的意象,但同样反映了对知识珍视的态度。
通过对“石室金匮”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传承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思想。
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旧唐书·经籍志上》:“石室金匮之藏,代有搜访。” 意指历代都有对珍贵文献的搜寻和保护。
《隋书·经籍志一》:“石室金匮之书,自是渐布。” 意指珍贵文献逐渐流传开来。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上言‘太宗(汉文帝)时,始开籍田,躬耕帝籍,以劝农功,而史臣阙而不录。’帝雅好文章,自见彪文,每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彪由此见器于帝,数被召见,问以政事,应对称旨,赐以秘书监,使校定石室金匮之书。” 意指国家藏书的重要场所。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意指珍藏重要文件的坚固之所。
《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意指国家秘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