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6:09
“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某物束缚在高高的阁楼上,通常用来形容把某些重要的事情或物品搁置一旁而不去处理,或是对某事物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不重视、不处理某些事情,或是将某些事物抛在一边。
“束之高阁”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中提到王允将一些重要的事情搁置一旁,暗示了对这些事情的不重视。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对待事务态度的一个常用表达。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忙碌而将一些事情“束之高阁”,这反映了对时间管理和优先级的挑战。这个成语提醒人们重视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重要事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束之高阁”让我联想到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拉扯,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搁置一旁,感到无奈与遗憾。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目标与追求。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将自己的写作计划束之高阁,结果错失了参加比赛的机会。后来我意识到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管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他曾经有一个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梦想渐渐被束之高阁,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那是他心灵深处最渴望实现的目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ut on the back burner”,意指将某事搁置,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处理。两个表达都反映了对某事物的暂时忽视,但“束之高阁”更加强调高处的疏离感。
通过对“束之高阁”这一成语的深入学习,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节和重要的事务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想上更加警惕,避免将重要的事情抛在一边。
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笑道:‘你这孩子,平日里不好好读书,如今倒来问我这些没要紧的事。’宝玉道:‘父亲,我这不是束之高阁,实在是无心于此。’”
《清史稿·文苑传·黄宗羲》:“宗羲学识渊博,著述宏富,然其书多论古,少及当代,故世多束之高阁。”
《明史·杨慎传》:“慎以议大礼被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身不赦。其学博而精,著述甚富,然以得罪名教,世多束之高阁。”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既执政,凡异己者,皆以新法斥去,独用吕惠卿、章惇等,而新法亦多所变更,天下始怨。安石亦自知其不可,乃束之高阁。”
《晋书·庾亮传》:“亮自以名位不侔,恒怀谦抑,辞不就职,乃束之高阁。”
东晋著名将领庾翼很有学问,他奉旨驻守武昌,把武昌治理得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他带兵北伐,收复了北方部分领土,他对当时两个善辩的名人杜宏和殷浩看不惯,认为应该把他们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时,再考虑让他们做一些事情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