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2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5:07
成语“天下太平”的字面意思是“天下”指的是整个世界或社会,“太平”意味着安宁、平静。整体上,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安定和平,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天下太平”出自《大元大一统志》《元曲选》等文献,历史上常用于描述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状态。在古代**,太平盛世通常是统治者向人民承诺的理想状态,因此该成语常常被用来歌颂和平与繁荣的时代。
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出现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安定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状态,尤其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天下太平"更是人们渴望的理想。因此,该成语不仅在古代有广泛的使用,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天下太平”会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带来安宁与希望的情感。它在表达时常常伴随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常常在与朋友讨论社会现象时提到“天下太平”。例如,在谈到某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总结对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天下太平”融入诗句中:
白云悠悠映山川,
江水潺潺诉平安。
愿得天下太平日,
共赏花开乐万年。
在英语中,可以用“peace and prosperity”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虽然结构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向往。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也存在,如日本的“平和”(Heiwa),强调和平与安宁。
通过对“天下太平”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和平的描述,更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准确使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升交流的深度。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宋史·食货志》:“天下太平,岁稔时和。”
《晋书·王导传》:“天下太平,士民乐业。”
《后汉书·班彪传》:“天下太平,民安其业。”
《汉书·食货志》:“天下太平,民无疾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太平,四海为一。”
人人好公,则~;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