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5:14
“天下归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全天下的人都归心于某一对象或某一事物”。它通常指人们心向往之,心灵归属,或是对某种理想、领导者或目标的认同与支持。在政治和社会语境中,常常用来形容民心所向,或是一种团结一致的状态。
“天下归心”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中,该书的作者陈寿提到“天下归心于曹”,暗示当时的民众对曹操的支持与向往。该成语反映了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则:稳固的统治离不开民心的支持。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社会认同和支持的重要表达。
“天下归心”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天下归心”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政治和社会治理上。古代统治者非常注重民心,因为只有获得民心,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在现代社会,虽然政治环境有所变化,但“天下归心”的理念仍然适用于理解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天下归心”带给我一种团结与希望的情感联想,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它提醒我们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这个成语让我思考如何在团队中营造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我参与的社区活动中,我们曾经策划了一次公益项目,通过宣传和组织活动,成功地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了“天下归心”的氛围。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我尝试将“天下归心”融入到一首诗中:
春风化雨润无声,
民心向暖共此生。
天下归心携手走,
共筑梦想在心中。
这首诗表达了团结一致、共同追求理想的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天下归心”的表达有很多。例如,英语中的“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就是力量)传达了相似的团结与认同的意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强调了集体力量和民心的重要性。
通过对“天下归心”的全面学,我意识到它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凝聚力和集体认同,对语言学与表达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天下归心,光武即位。”
《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归心,光武中兴。”
《汉书·高帝纪》:“天下归心,高帝为天子。”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归心,项羽为霸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下归心,诸侯从之。”
她盼望出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