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6:24
成语“凹凸不平”的字面意思是形容表面或地形不平坦,有凹陷和突起的地方。它的基本含义是描述某种状态的不规则性或不平衡,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复杂性或不均匀性。
“凹凸不平”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反映了自然界中地形的特征。虽然成语的具体来源难以追溯,但其构造方式和表达形式在汉语中十分常见,体现了汉字的形象性和组合性。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凹凸不平的状态常与人生的起伏相联系,反映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这种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谈论经济波动、社会变迁或个人成长时,能引起共鸣。
“凹凸不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可能引发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它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能够激发人们对变化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一条凹凸不平的山路。这让我体会到旅行中的不确定性,也让我更加珍惜顺利的时刻。可以用“凹凸不平”来描述这种经历,强调旅行的挑战与乐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山路凹凸不平行,
曲折风光似人生。
每一低谷藏希望,
每一高峰皆喜庆。
这样的使用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umpy road”,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两种文化中,这种比喻都强调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通过对“凹凸不平”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物理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
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太平广记·神仙传》:“山石凹凸不平,仙人履之,如履平地。”
《本草纲目·金石部》:“石灰,其形凹凸不平,色白如雪。”
《齐民要术·种桑柘》:“桑柘之木,其根凹凸不平,故宜深掘。”
《梦溪笔谈·器用》:“古镜皆凹凸不平,以照人面,则影倒,故谓之‘影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石门滩,滩石凹凸不平,舟行艰阻。”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