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6:35
成语“出丑狼籍”的字面意思是指“公开地丢脸,狼藉不堪”,它主要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在公众场合上出现严重失态或尴尬的情况,给人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它强调了场面混乱和丢脸的状态。
“出丑狼籍”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出丑”一词可追溯到传统的戏曲和表演艺术中,常用来形容演员在舞台上失误或表现不佳。而“狼籍”则是形容杂乱无章的状态。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中表现得非常糟糕,造成混乱和尴尬的局面。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背景下,“出丑狼籍”这一成语的使用更加频繁。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对失误的敏感度提高,很多时候因为一次小失误被广泛传播,造成更大的尴尬和压力。因此,这一成语反映了当代人对形象和表现的关注以及对社交场合的重视。
“出丑狼籍”常常让我联想到在公众场合的紧张感和不安,尤其是在演讲或表演时的那种恐惧。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遭遇失误,这种情感的共鸣使我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更加宽容和理解。
在一次公司聚会上,我的同事在致辞时忘记了他想说的话,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大家都保持沉默。我突然打破了僵局,分享了一个轻松的笑话,缓解了气氛。虽然他没有“出丑狼籍”,但我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失误是很重要的。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盛大的婚礼上,新郎突然说错了话,导致现场气氛瞬间出丑狼籍。宾客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惊讶和困惑。就在所有人以为婚礼要变成一场灾难时,新娘微微一笑,巧妙地接过话题,场面顿时恢复了温馨。”
在英语中,可以用“make a fool of oneself”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都传达了在公众场合表现不佳、让人感到尴尬的情境。
通过对“出丑狼籍”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社交失误的敏感,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尴尬时要有应对的智慧和勇气。在语言学习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使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情境。
你这些无情没福的和尚,我也没功夫出丑狼籍与你打官司,待几日饿死了,出我这口恶气罢。
《宋史·岳飞传》:“飞既败,走还鄂州,士卒皆散,飞独与数骑出丑狼籍。”
《晋书·王敦传》:“敦既败,逃归武昌,士卒皆散,敦独与数骑出丑狼籍。”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败,走还冀州,士卒皆散,绍独与二子及数骑出丑狼籍。”
《汉书·东方朔传》:“朔醉入殿中,帝令就席,朔曰:‘臣今日醉,不能拜,愿陛下恕臣出丑狼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出,见其客,客皆笑之,以为出丑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