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6:38
“束带矜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腰带系紧,以显得庄重”。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举止、言谈上显得非常庄重、严肃,通常用于形容对待某些重要场合或事情时的态度。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礼仪和仪表的重视。古人常常在正式场合中通过束带、整齐衣服来表达对场合的重视。具体的文献出处并不详,但可以推测出是源于对礼仪的尊重。
“束带矜庄”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描述人物的仪表和态度时。同时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比如在谈论某人参加重要会议或仪式时。演讲中,尤其是在强调某个重要议题时,也会用到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重要的社交场合。束带矜庄体现了对他人和场合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和重要的社交活动中。
“束带矜庄”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传统文化中对礼仪的重视。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使人对某些重要场合的态度更加认真,也提醒我们在特定环境中应保持一定的仪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场重要的学术会议。在会议前,我特意选择了正式的服装,并注意自己的仪态,力求“束带矜庄”,以展现出对学术交流的重视和尊重。
在一首诗中:
日影斜斜映窗前,束带矜庄迎风前。
心中有梦何所惧,论道高朋共此缘。
这首诗通过“束带矜庄”表达了对学术交流的重视与期待。
在英语中,类似于“束带矜庄”的表达可以是“dress formally”或“be serious in demeanor”,但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礼仪中,正式场合的服装和举止也受到重视,但表达的方式和词汇可能没有那么直接。
通过对“束带矜庄”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态度和情感的传达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正式场合中更加注重自己的仪态和态度。在未来的交流中,我会更加留意使用类似的表达,以增强我的沟通效果。
带束矜庄,徘徊瞻眺。
《汉书·王莽传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使狐偃请师于秦。秦伯曰:‘晋国多虞,不可以不救。’乃命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将兵以救晋。晋侯闻之,乃还。”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