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5:03
成语“庄舄思归”字面意思是指庄舄(庄子和舄)的思乡之情。它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渴望,常用来描述人们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庄舄思归”源自于**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庄子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追求。虽然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它与庄子的哲学观念密切相关,反映了对生命、自然与归属的思考。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庄舄思归”在**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尤其是在经历历史变迁与动荡的背景下,许多人在外漂泊时常常会产生思乡之情。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更多的人在外工作、生活,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归属感。
“庄舄思归”常常引发人们对亲情、故乡的思考与情感共鸣。它让我联想到在外打拼的游子,心中对家乡的向往与牵挂。这种情感常常在节日、家庭聚会时尤为强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外地工作多年,每逢春节时,心中总会涌起“庄舄思归”的情感。每次与家人视频聊天,看到他们的笑脸,我都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想回家的渴望。
我尝试将“庄舄思归”融入一首小诗中:
月照孤舟思乡影,
浪花拍岸寄心声。
庄舄情怀难自抑,
归途何时共团圆。
在其他文化中,思乡之情也有其对应的表达。例如,在英语中可用“homesick”来形容思乡的感觉,但其表达的情感深度和背景可能与中文的“庄舄思归”有所不同。不同文化中对归属感的看法和表达丰富了对这一情感的理解。
通过对“庄舄思归”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思乡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生活、梦想与归属的反思。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在交流中更能触动彼此的心灵。
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南史·王弘传》:“弘既人望所宗,出据上流,都下每有疑议,辄以访弘,自朝野四方,莫不辐凑,而弘又闲习文翰,尤明政事,经纶博雅,有如不及。时人以比晋之王导,谓之‘江左夷吾’。”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是以为人君者,安可以无尚贤用能哉?孔子曰:‘里有仁智,乡之望也。’故将使其乡闾,归其仁声,犹迫遣庄舄,使不得复越吟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李善注引《史记》:“楚王曰:‘庄舄,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否?’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史记·张仪列传》:“庄舄仕楚,思归故国,病中犹作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