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2:35
成语“人心所归”字面意思是“人们的心向往的地方”。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的心理倾向、归属感或认同感,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集体在某种信念、理想或目标上的归属。
“人心所归”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人心所归,君子之道”。意指人们的心灵向往之处是道德、正义的体现。它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对道德和理想的重视,强调领导者应当顺应人心,以赢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
“人心所归”可广泛用于各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人心所归”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强调道德和社会责任。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变迁,这一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讨论领导力、团队管理和社会时,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团结、信任和理想的追求。它反映了一种共鸣的情感,强调了在集体行动中,个体心理与集体目标之间的联系。
在我参与的志愿活动中,我们常常讨论如何使活动更符合人心所归,确保我们的目标与社区的需求相匹配,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参与。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人心所归”:
风雨如磐夜色深,
人心所归共此生。
理想如星照前路,
携手同行不问程。
在英语中,可以用“the heart's desir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追求的理想或愿望。然而,“人心所归”更强调集体的归属感和共识,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
通过对“人心所归”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动态。它提醒我们关注他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认同感,从而在沟通中更加有效。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宋史·岳飞传》:“人心所归,虽死犹生。”
《后汉书·光武帝纪》:“人心所归,天命所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纪》:“人心所归,天下大定。”
《史记·项羽本纪》:“人心所归,非人力所能移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人心所归,天命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