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0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5:29
“民穷财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民贫穷,财物匮乏”。它描述的是一种社会经济状况,强调人民生活困苦,缺乏物质财富。这一成语反映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
“民穷财匮”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的文献中,常常会提到“民穷”和“财匮”这两个概念。它们的结合反映了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忧虑,体现了古人对民生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通过描绘“民穷财匮”的情景来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在日常对话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困境,或用于强调需要改善民生的必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民生问题历来受到重视。“民穷财匮”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社会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它反映了统治者对民生的责任感,以及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依然存在,因此“民穷财匮”的警示依然适用。
“民穷财匮”一词常常带来悲伤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民,以及他们为生存而挣扎的故事。这一成语在表达不满和渴望改变时,能够引发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次志愿者活动,去帮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民穷财匮”所带来的影响。看到孩子们缺乏基本的学*资源,我感受到需要更多人关注和改善这些问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民穷财匮”融入其中:
风吹荒野草萋萋,
民穷财匮泪如雨。
多少辛酸埋心底,
盼来春日共欢聚。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表达对困境中人们的同情与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poor get poorer”,强调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不同文化中对这一主题的表达各有侧重,但普遍都反映了对社会公正的关注。
通过对“民穷财匮”的学,我加深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努力来改善民生,使每个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民穷财匮,而兵革不息。”
《清史稿·食货志二》:“民穷财匮,而赋税益重。”
《明史·食货志一》:“民穷财匮,国用日蹙。”
《宋史·食货志上》:“民穷财匮,盗贼蜂起。”
《汉书·食货志下》:“民穷财匮,而欲与为治,不亦难乎?”
当此~之时,尤不可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