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41:09
“万民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万民”指的是广大人民,“涂炭”意为浸泡在泥水和炭火中,形容处于极端困苦的状态。因此,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生活在极端贫困和痛苦之中,通常用来形容社会动荡、民众遭受苦难的情景。
“万民涂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原文描述了由于战争和社会动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战争及其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民生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关注。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例如描写历史背景的小说、诗歌中;在日常对话中,谈及社会问题、经济危机等场合也常常使用。此外,在演讲、新闻报道中,表达对贫困和社会不公的关切时也会引用这一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万民涂炭”在**历史上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民生的忧虑和关怀。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权等问题时,能够引发对弱势群体境遇的关注。
“万民涂炭”给人一种沉重、悲痛的感觉,常常让人联想到战争、饥荒、灾难等场景。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思考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在我生活中,曾经参加过志愿活动,为受灾地区的孩子们筹款,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心中不禁涌起“万民涂炭”的感慨。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战火纷飞万民涂炭,
何时再见春风和煦。
愿将心底一片真情,
化作光明照耀人间。
这样的表达不仅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还传递了对和平与希望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于“万民涂炭”的表达可以是“the suffering masses”或“the common people in distress”。虽然字面上有所不同,但在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困境的同情时,传达的情感和关切是相似的。
通过对“万民涂炭”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苦难的回顾,更是对当今社会一些现实问题的反思。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在使用语言时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那些生活在艰难环境中的人们。
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其时四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