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6:55
“漆身吞炭”字面意思是用漆涂抹身体,吞食炭火。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不惜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是自我伤害。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后果的人。
“漆身吞炭”源自古代一些文献,具体的出处相对较少,但其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常常与古代的忠诚、牺牲和自我否定有关。成语中的“漆”和“炭”都是有毒的东西,强调了为了某种目的而自我牺牲的极端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漆身吞炭”可以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挣扎、道德困境,或者描绘某些人为了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情节。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的人。在演讲中,可以用来警示听众不要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做出伤害自己的决定。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牺牲精神常常被赞美,尤其是在忠诚、爱国等方面。然而,现代社会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日益明显,成语“漆身吞炭”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要保持理智,避免走向极端。
“漆身吞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痛心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而孤独奋斗的人,或是为了利益而迷失自我的人。这个成语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保持自我意识。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看到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压力而忽视自己的健康,几乎是“漆身吞炭”,结果不仅身体状况恶化,还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追求事业成功固然重要,但健康和家庭同样不可忽视。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他像一只被困的鸟,努力挣扎着想要飞向更高的天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选择了漆身吞炭,吞下了无尽的辛酸与疲惫,最终只换来了满身的伤痕。”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为了报复而做出自损的行为。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因为冲动或短视而导致的自我伤害,反映了普世的道德观念。
通过对“漆身吞炭”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追求目标时需要保持理智,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价值。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传达的深层含义,特别是在涉及个人选择和价值观时。
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故豫让以众人报范中行,而~以复赵襄子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