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2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6:43
“漂泊无定”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处于漂流状态,没有固定的地方或归属。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外漂泊,没有常住之所,生活不安定,往往带有苦涩和无奈的情感。
该成语的起源与古代游子或流亡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因战乱、政治动荡或个人原因被迫离开家乡,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在诗词中常被描绘,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孤独漂泊的心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漂泊无定”既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反映。
“漂泊无定”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漂泊无定”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人们对家和归属的渴望。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根深蒂固,漂泊意味着失去这一根基,给人以孤独和无助的感觉。现代社会中,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许多人面临着职业流动性高、居无定处的现象,使得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漂泊无定”常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联想起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或是因社会变迁而失去家园的人。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家园,同时也引发对社会流动性与个人幸福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求学和工作的原因,频繁地迁移住所,感受到“漂泊无定”的状态。那段时间我时常怀念家乡的安宁与温暖,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月照孤舟影,心随水漂流,
漂泊无定处,何处寻归愁。
在这里,成语“漂泊无定”被用来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在英文中,“wandering”或“drifting”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文学中更常见的可能是关于追求自由与冒险的叙述,反映出与**文化中对家庭和归属的重视的不同。
通过对“漂泊无定”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生活状态的成语,更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映。在学*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人心,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
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明史·文苑传三·高启》:“高启,字季迪,长洲人。博学工诗。弱冠自九江归,闭门读书,不接人事。久之,被荐,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寻擢户部右侍郎。启固辞,帝许之,赐白金放还。”
《宋史·文苑传七·米芾》:“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尝为长沙掾,后知雍丘县,徙知涟水军,未几,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弘景果得仙。”
《晋书·文苑传·左思》:“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张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初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智光和尚四海云游,赵钱孙~,要找这两个人甚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