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2:36
“举棋不定”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拿起棋子却无法决定怎么走”,基本含义是指在面临选择时无法做出决断,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状态。
“举棋不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棋类游戏,特别是围棋或象棋。在这些游戏中,棋手需要在每一步棋上做出决策,然而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有时会因为不知该如何下而犹豫不决。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决策时的心理状态,强调了选择的艰难与矛盾。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决策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成语“举棋不定”不仅反映了个人在决策时的心理矛盾,也体现了在社会竞争中决策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爆炸,选择多样,但人们同样面临“举棋不定”的困扰,尤其是在重大人生选择上。
“举棋不定”常常带有一种焦虑和无助的情感,表现出人在面对选择时的迷茫状态。这种情感可以引发共鸣,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类似的犹豫与不决,能够激发对决策智慧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感到“举棋不定”。因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曾经在几个方向之间反复犹豫,最终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这让我意识到了解自我和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一个年轻棋手在比赛前夜,面对两个强大的对手,陷入“举棋不定”的境地。最终,他在内心的挣扎中,决定倾听自己的直觉,选择了对手A,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是“on the fence”,意为在选择上犹豫不决。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决策过程中的犹豫和不确定性。
通过对“举棋不定”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复杂心理,意识到决策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决策的思考与执行。它提醒我,无论面对怎样的选择,都应认真分析,尽量做出果断的决策,而不是陷入犹豫的泥潭。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举棋不定,是以河北失守。”
《汉书·高帝纪》:“高帝举棋不定,是以汉业不成。”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举棋不定,是以失天下。”
《战国策·齐策一》:“齐王举棋不定,是以齐国危。”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殖将国君卫献公驱逐,另立公孙剽为国君。临终前嘱咐儿子宁喜去齐国接回卫献公。宁喜去看望了卫献公表示愿意帮他回国。大夫大叔仪事后对宁喜说:“你这样举棋不定会招致大祸的。”卫献公回国后就杀了宁喜
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