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2:33
成语“举止不凡”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举动都显得不平常,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气质和风范。基本含义上,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礼仪、行为举止都很出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举止不凡”的成语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礼仪和修养的高度重视的反映。在古代,礼仪和风度被视为一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一个人时常常带有褒义。
“举止不凡”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举止和礼仪被极为重视。一个“举止不凡”的人通常被视为有修养、有教养的标志。在现代社会,虽然对礼仪的强调有所减弱,但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举止依然重要,尤其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
“举止不凡”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赞赏和钦佩。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的人物,比如领导者或艺术家,他们总是能以其独特的风范和气质影响周围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老师,她的举止不凡总是让我印象深刻。她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她的专业和自信,这也激励我在公共场合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一个夜晚的聚会上,月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光辉。她走到舞台中央,举止不凡,仿佛一位倾城的女神,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无不为她的气质所折服,纷纷屏息以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mpressive demeanor”或“remarkable presence”,这些表达同样用来形容一个人出众的气质和风范。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礼仪和风度的重视是共通的。
通过对“举止不凡”的学,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描述,更是对内在修养的反映。在学与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还能更好地传达对人的尊重与赞美。
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明史·文苑传·徐渭》:“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以诗文名世,书画亦自成一家,举止不凡。”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亦举止不凡。”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幼便颖悟,举止不凡。”
《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举止不凡。”
《世说新语·言语》:“王夷甫容貌整丽,举止不凡。”
太子见那女子~,吩咐内侍不许罗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