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7:41
成语“偷工减料”字面意思是“偷偷地减少工序和材料”。其基本含义指在施工、生产或其他工作中,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而降低标准或减少投入,从而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
“偷工减料”这一成语的具体历史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工作质量的关注与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在古代,工匠在制作工艺品时,如果偷工减料,就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上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对诚信的重视密切相关。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在工程、生产、服务等领域中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在建筑行业中,如果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便可以说是“偷工减料”。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任何一种为了节省时间或金钱而降低标准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偷工减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追求高效和低成本的商业环境中。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诚信和质量。在许多行业,偷工减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甚至法律责任。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联想起不负责任、欺骗和低质量等负面形象。它让人感到失望和愤怒,特别是在信任受到侵害的情况下。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团队成员为了节省时间而偷工减料,最终导致项目成果不尽如人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虽然短期内看似节省了资源,但长远来看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一个小故事中: 有一位年轻的工匠,初入行时为了多接单,常常偷工减料,结果做出的家具质量低劣,顾客纷纷退货。经过一番反思,他意识到,真正的工匠精神在于对每一件作品的认真与负责。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再偷工减料,逐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cut corners”,意思是为了节省时间或金钱而降低标准。两个表达都反映了对工作质量的重视和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
通过对“偷工减料”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性,也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提醒我们要追求质量与诚信。它教会我们在追求效率与成本时,不能忽视工作本身的价值和责任。
演戏作寿,受贿贪赃;侵冒钱粮,偷工减料。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那些工匠,偷工减料,弄得那桥越发不坚固了。”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那些工匠们,偷工减料,弄得那房子越发不牢靠了。”
《清史稿·食货志》:“营造之时,工匠多有偷工减料,以致工程不固。”
《明史·刑法志》:“工匠偷工减料,以致器用不坚。”
《宋史·食货志》:“官吏因缘为奸,偷工减料,以至物不精良。”
不过在这书店都~的时候,这本却还可以说是一部印得较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