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7:19
成语“偷合苟容”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为通过偷偷的方式勉强结合,形容一些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地凑合在一起,或是出于不得已而勉强容忍的态度。整体含义是形容一种不真诚、不持久的关系或状态。
“偷合苟容”源于《论语·卫灵公》,其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这个成语则反映了小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强调了表面上的和谐与内心的不和谐。它形象地说明了某些人为了利益而进行的短暂的、表面的结合,缺乏根本的认同和信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偷合苟容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如职场中的利益联盟、社交中的表面友好等。这种行为往往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利益驱动的本质,使人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加谨慎。
“偷合苟容”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虚伪和不真诚的关系。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避免表面的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个团队项目,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牢固,大家表面上和谐,但实际上各自的目标并不一致。后来我意识到,这正是“偷合苟容”的体现。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置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但每个人都心怀异志,故事发展到最后,因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合作,他们的计划最终失败,体现了“偷合苟容”的教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house of cards”,用来形容表面上看似稳固,但实际上脆弱不堪的状态。这两者都强调了表面和谐与内在不和谐的冲突。
通过对“偷合苟容”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在沟通和合作中,表面的和谐并不代表真正的理解与信任。这让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加重视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努力避免流于形式的表面交流。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藏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语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及其居位,苟于自全,乃为石勒所害,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时人多哀之,偷合苟容,非其本志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偷合苟容,非其质矣。”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偷合苟容,以取其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偷合苟容,非丈夫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请师于秦,秦伯许之,使百里奚将中军,以偷合苟容之计,晋人不知也。”
尔曹昔为相国,位极人臣,贪欲无厌,求利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