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2:02
“圭璋特达”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圭”、“璋”、“特”、“达”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圭和璋这两种玉器,象征着品德高尚和才能出众。整体而言,此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和德行非凡,尤其指出其在某一领域中的突出表现。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玉器的文化。在古代,圭和璋是两种重要的礼器,常用于朝廷和**仪式,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同时,它们也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对人才的追求密切相关。
“圭璋特达”一般用于正式场合,适合在文学作品、演讲、学术讨论等场合使用。比如在评价一位杰出人才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其优异的表现和非凡的才能。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玉器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而“圭璋特达”的成语体现了人们对德才兼备的理想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适用性,尤其在职场和学术界,人们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和期待依然很强烈。
“圭璋特达”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表现卓越的人物。它传达出一种赞美和崇敬的情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表现特别优秀的同事或同学,我觉得可以用“圭璋特达”来形容他们的才华与努力,既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也鼓励了自己要不断进步。
我尝试将“圭璋特达”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青山不老映朝霞,圭璋特达惹人夸。
才华横溢如星辰,德行高洁似月华。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exceptional talent”或“remarkable ability”,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传达了对优秀人才能的认可和赞美。
通过对“圭璋特达”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才能的称赞,更是对人品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对德才兼备的追求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做到“圭璋特达”。
圭璋特达,德也。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南史·王僧孺传》:“幼聪警有思理,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侍郎,迁太学博士。梁武帝雅爱其才,以为尚书殿中郎,后为太子中舍人。僧孺性好典籍,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礼记·玉藻》:“君子于玉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
此子~,机警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