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3:28
成语“矜功不立”的字面意思为“自夸功劳不会立足”。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过于自满、自夸自己的成就,最终导致无法立足于社会或其他人的认可。这一成语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功绩。
“矜功不立”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内涵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中对谦逊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常常提到过于自夸会遭致失败的道理,这反映了对谦卑的推崇。
这一成语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谦虚被视为美德,强调“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现代职场中,虽然自我推销能力很重要,但过度的自夸往往会引起反感。因此,“矜功不立”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适用性,提醒人们在展示自我时要适度。
“矜功不立”让我联想到许多因为自满而失败的例子,这些故事常常令人警醒。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成功,而不是骄傲自满。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经历中,我曾经因过于自信而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利。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谦虚,向他人请教和学,这让我在之后的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矜功不立”:
功名浮云随风去,
矜功不立自难求。
谦卑心中藏智慧,
方能立足更高楼。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Pride goes before a fall”,意思是自满往往会导致失败。这种表达和“矜功不立”在内涵上是相近的,都是强调谦逊的重要性。
通过对“矜功不立”的深入分析,我理解到谦逊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自夸行为的批判,也是对谦虚态度的赞美。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运用这一成语能够有效传递出谦逊和自省的思想。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矜功不立,自以为勇,而不知敌之不可轻也。”
《后汉书·袁绍传》:“矜功不立,自以为智,而不知天下之大势。”
《汉书·王莽传》:“矜功不立,自以为贤,天下莫之能及。”
《史记·项羽本纪》:“矜功不立,自夸其能,终不免于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矜功不立,虚愿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