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00:03
“雕文刻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雕刻和刻印的方式在物体上留下文字或图案。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文字或图案的精美、细致,通常用来形容作品的艺术性和工艺水平。
“雕文刻镂”出自古代的工艺和艺术创作,尤其与玉器、石刻、木雕等密切相关。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制作,尤其是在唐宋时期,雕刻艺术达到高峰,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对雕刻艺术的推崇和赞美。成语的具体出处较难考证,但在许多古典诗文中都有提及。
“雕文刻镂”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它常见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描写艺术品或文化遗产的场景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它来形容某项工作的精细程度,例如在赞美一位工匠的作品时。此外,在演讲和学术讨论中,涉及到艺术、手工艺或文化遗产的主题时,也常常用到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雕刻艺术不仅是工艺上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雕文刻镂所代表的精致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复兴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雕文刻镂”常让我联想到精致的艺术品和匠人的辛勤付出。它传递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那些看似微小但却充满意义的细节。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参加手工艺课程的体验。老师强调了“雕文刻镂”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在作品中注入细致的情感。我尝试在我的作品中运用这一原则,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价值。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窗边,手中握着一块未经雕刻的木头,脑海中浮现出诗句: “雕文刻镂心自细,琢磨时光如水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与艺术的魅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arved in stone”或“etched in stone”,通常用来形容不易改变的事物或深刻的印象。这些表达与“雕文刻镂”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了不变性而非精致性。
通过对“雕文刻镂”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体现了对艺术和工艺的敬重。在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细节,追求卓越,这对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祖,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