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2:28
成语“文炳雕龙”字面意思是“文采辉煌,像龙一样雕刻得精美”。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文章或作品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文炳雕龙”出自唐代文学家李贺的《李太白诗序》,原文中提到“文如龙蛇,炳如日月”。这里的“龙”象征着文章的灵动与气势,强调了文辞的优美和力量。李贺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奠定了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
“文炳雕龙”常用于文学评论、学术讨论、演讲等场合。它可以用来评价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表扬其艺术成就。例如,在文学研讨会上,评委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位作家的作品风格。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文炳雕龙”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对文人和作品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文学艺术追求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对优秀作品的推崇依然存在。
“文炳雕龙”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创作时的灵感与激情。这种情感反应激励着我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审美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我的学*和写作过程中,我曾经尝试用“文炳雕龙”来评价一篇自己和同学的作文。那篇作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确实符合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写作一首诗时,我尝试将“文炳雕龙”融入其中:
笔下生花似龙飞,
字字珠玑映月辉。
文炳雕龙声势壮,
千古流传话不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master of words”或“literary brilliance”。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都强调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艺术性。
通过对“文炳雕龙”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追求更高的艺术标准,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文心雕龙·体性》:“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文心雕龙·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姿天邑,衣锦旧邦。”